资讯频道

自贸区政策背景下 后发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作何发展?

来源:火石创造

作者:甘娜娜

后发地区指的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外开放程度相对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以及产业要素外溢,导致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这些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培育了一批本土龙头企业,但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缺乏特色、产业链条不完整、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

自贸区有货物进出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和关税优惠等四个特点,具有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经成立了21个自贸区,已基本实现长三角、粤港澳、环渤海及华中等国内主要经济区域的覆盖,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图1 我国自贸试验区扩容历程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绘制

一、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先进经验

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自贸区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采取了多种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后发地区可积极学习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自贸区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生物医药发展路径。

上海自贸区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二是探索建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新型开放格局。三是在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服务型企业和跨国公司集聚。四是通过更加开放的投资领域、更加人性化的监管措施、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大大强化了企业主体地位。五是形成了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如“法无禁止即可为”、“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统一营业执照样式、海关海事监管制度创新等。

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积极推出多项政策。在研发服务方面,建设干细胞生产中心、质检服务平台等。在进出口通关方面,设立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加快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建设,优化生物材料入境的检疫查验流程和进口药品审评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通关时效。创新人才保障方面,支持浦东新区引入国际规划专业人才、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前来勤工助学、探索在公立医疗机构试点非卫生技术人员用工政策。探索治未病相关收费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在税收方面,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境外进入物理围网区域内的货物、物理围网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

广东自贸区

为深化一体化发展,广东自贸区积极探索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模式,突出高端产业发展和片区合理分工。一是结合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着力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二是科学配置各片区功能和特色高端产业。通过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带动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广东自贸区同样推出多项政策。在进出口通关方面,广州自贸区成立了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平台,建立生物医药货物专属绿色通道,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支持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中医药产业。在新药上市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下方审评审批权限,建立审评审批的便捷机制,并支持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在研发方面,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开展粤港澳医疗机构转诊合作试点。

天津自贸区

立足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挥天津港枢纽交通优势,辐射带动北方经济发展。一是着力促进北方地区外向型产业发展。二是着力促进北方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重点依托融资租赁优势平台与政策,吸引各类租赁类企业进入自贸试验区,使北方地区成为我国融资租赁聚集高地,发展专业金融和跨境金融服务。三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天津自贸试验区依托欧亚大陆桥,大力发展过境集装箱班列运输,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创新电子口岸监管模式,增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转口贸易服务功能,提升北方地区口岸辐射功能。

天津自贸区也不断推出多项政策。在进出口通关方面,优化药品医疗器械和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通关程序。在金融创新方面,开展抗癌药品跨境电商模式进口试点,设立外资独资医疗机构,鼓励境内外保险资金投资。在新药上市方面,下放审评审批权限,对新药、临床急需用品实施特殊审批。在研发方面,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与国外机构同步开展重大疾病新药临床试验。在人才方面,争取对外国医师执业证照有效期试行放宽至三年;探索建立来华就医签证制度。

福建自贸区

紧密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积极发挥侨台和海洋优势,抓好投资、贸易、通关、海运、金融等改革工作,加快构建面向国际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放宽投资准入、深化金融开放和监管创新,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进政府服务标准化、透明化,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等。在加快闽台一体化合作方面,创新产业合作新机制、建立通关合作新模式、加强金融合作等。在新药上市方面,下放审评审批权限,将台湾地区生产且经平潭口岸进口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的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至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后发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径

(一)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后发地区自贸区存在管理体制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监管模式不协调、缺乏便利化的服务导向、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间缺乏协调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内陆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后发地区可对标上海自贸区等先进地区,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从加强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着力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1]。

表1 体制机制创新采取的举措

(二)加强产业联动发展[3],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效益

后发地区需明确自身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东部沿海地区或者区域内其他尽快建立平等、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一是明确各区域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定位,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二是不断加强与先进地区科研设施共用、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科创资源共享,引领产业链、价值链、产业创新服务协同等方面产业协同,共享制度创新带来的经济效应。三是探索建立便捷多式联运体系,充分发挥交通物流方面优势,加强区域对接,创新产业合作新机制和合作新模式,增强区域、国内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建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和世界级机场群。

表2 加快一体化建设采取的举措(部分)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对于符合条件的地区需要紧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国际化的视野扩大生物医药的出口、不断优化贸易结构[4],大力开发新型贸易业态,便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一是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大外贸综合服务扶持力度,引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不断探索外贸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中小外贸企业能力,推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二是完善产业基础配套建设。加快建设包括现场查验区、生物医药仓储区、协同办公区以及建立相关配套信息等进出口通关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中心、生物制品及药品通关检测中心,构建国际生物医药供应链体系,不断促进当地生物医药贸易便利化以及通关一体化建设。三是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与阿里、顺丰、京东和九州通等医药电商龙头合作,探索建立跨境电商分销基地。

表3 自贸区跨境服务平台建设

(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强化产业要素保障

一是加快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争取相关审批权限下放,推动国内未上市药品和器械的使用;支持医疗机构在自贸区进行新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推动促进前沿科技领域发展;支持建设国家医药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推动重大成果转移转化;向上争取临床试验数据互认,助力外资龙头企业注册审批。二是提高通关时效。通过争取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建立新药研发材料、试剂和设备进口绿色通道、探索药品和器械跨境电商模式创新,促进进出口便利化。三是争取产业要素保障。探索境外人才政策创新试点,强化人才要素支撑;探索建立区内医疗机构与国际商业保险付费体系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服务,完善健康保险保障。四是争取税收政策优惠。不断争取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减税、免税政策、生物医药企业所得税减免;争取新药保税研发、仪器保税维修等保税优惠政策。

表4 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部分)

结语

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内陆地区还需做到以下几点。强本固元、扬长避短,培养差异化优势。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细分领域,把优势产业细分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打造区域性乃至全国龙头企业。补齐短板、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并承接先进地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转移,补齐产业短板,转移剩余劳动力。重点引进高精尖技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内生动力。加强自贸区制度创新,争取政策先行先试,突破制度桎梏,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践行“创新、发展、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后发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育内生动力。

产业经济